一般消息

讓街坊看得見「看不見」的空污

為期兩年的「好空氣社區」教育計劃由健康空氣行動(CAN) 和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 (HKUST-IENV)聯合推動,現時主要於屯門區推行,冀望將來擴展至全港18區。

於2020年,就讀位於屯門區的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一眾中四生早已完成該計劃的首個階段,透過1.5公里體驗式學習圈,尋找空氣污染黑點及審視環境健康風險,實地調查及收集數據,思索解決空氣污染的方案。其中三名男學生郭方舟、馮梓銘及何俊杰,由於其高度積極的參與,以及提供具創意的點子以緩解相關問題,因此在首階段活動結束後,他們皆獲頒發獎學金以作嘉許。

空污非紙上談兵

原來初時對活動感到抗拒的郭方舟,參加活動一段時日後便深受啟迪,他坦言:「最初老師邀請他參加活動時,確實有點抗拒,主因是活動為期時間著實頗長,擔心分身不暇。然而,直至計劃中段,愈來愈發覺活動別具意義。這計劃跟上課截然不同,書本上談空氣污染,同學讀過便拋諸腦後,沒有深刻記憶,但親身體驗空氣污染,親身參與不同空氣檢測活動使我有更深刻的體會。」在旁的馮梓銘補充:「 難得的是,展覽日讓我們有機會把難以目測的空污問題,運用圖像及科學數據呈現予公眾,以加深他們對環境議題的認知,特別是對健康帶來的影響。」

陣陣塵埃飄校園

另一位獲獎學金的中四生何俊杰便曾經親身參與二氧化氮(NO2)空氣採樣和路邊空氣質素檢測活動,他認為活動充滿意義,可藉計劃了解實際數據以證實過往的疑慮,他分享:「在校時已感到空氣質素相比其它地方差,在籃球場打球時明顯感覺到有一陣陣塵埃吹到校園,導致呼吸困難,但這些都只是感覺,似乎無從證實。計劃正正把看不見的空氣污染問題具象化,讓大家明白空氣當中出現了甚麼問題,從而再想方設法解決。」三位同學均表示,參與活動後,個人生活習慣亦隨之而改變,變得更加注重環保。何俊杰在生活上選擇乘搭更多公共交通工具,如輕鐵等,因輕鐵比非電動巴士排放較少廢氣。此外,他們更懂得多角度思考緩解空污問題之法,他們建議校園應多種植物,亦可在學校附近建設屏障,阻擋車輛排放的空氣污染物。長遠而言,他們建議政府淘汰燃油車,補貼車主購買電動車,2030年全面使用零排放車輛,並建議市民減少使用汽車,多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減少車輛排出廢氣。

更多資訊:https://www.hongkongcan.org/hk/zh-hant/cleanairneighborhood-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