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喘鳴

Pre-school wheeze HK

學前喘鳴(Pre-school Wheeze),是指呼吸過程中由呼吸道持續產生的粗糙聲音,學前喘鳴主要發生於0歲至6歲的學前幼童身上。如果父母皆是哮喘患者的話,下一代患上學前喘鳴的機會會比一般人高。如果懷疑幼童出現學前喘鳴的病徵,應馬上向醫生尋求專業診斷。

關於我們

健康童呼吸(Pre-school wheeze HK)是由健康空氣行動(CAN)夥拍董事局顧問吳國強醫生(Dr. NG Kwok Keung, Daniel)共同監製的教育資訊平台,旨在幫助香港父母們掌握學前喘鳴的相關知識,了解學前喘鳴與空氣污染的關係,並能掌握應對及預防學前喘鳴的方法。

學前喘鳴的病徵

呼吸時出現高音的嘻嘻聲

患有學前喘鳴的幼童,呼吸時會有尖銳且高音的嘻聲。由於支氣管長期發炎,氣管變窄,部份進出氣管的空氣被阻擋,因此形成較高音且短促的聲音。

哭聲變短、變微弱

部份患有學前喘鳴的幼童哭聲會變短、微弱,說話困難、經常感到疲倦等。部份甚至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

咳嗽

患有學前喘鳴的幼童經常出現咳嗽,更會出現夜咳的情況。

呼吸困難

當人的氣管變窄,能流進身體的空氣自然變少。如果身體長時間出現呼吸困難﹐有機會出現低血氧症(Hypoxemia),血氧濃度低於正常水平、血液的一氧化碳升高,嚴重的話更可能昏迷。

學前喘鳴的成因

學前喘鳴的主因是下呼吸道收縮,或部份呼吸道被堵塞所致。也有部份幼童因病毒性氣管感染而引致學前喘鳴。另外,其他誘因包括吸煙、過敏原暴露、空氣污染物等引致學前喘鳴。

常見引致氣管感染的病毒:

  1. 呼吸合成病毒
  2. 鼻病毒
  3. 流感病毒A&B
  4. 副流感病毒
  5. 腺病毒
  6. 冠狀病毒

室內常見致敏原:

  1. 環境中的灰塵
  2. 路邊空氣污染物,如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懸浮粒子(PM 2.5)等。了解更多香港空氣詳情
  3. 塵蟎
  4. 動物的毛髮
  5. 花粉
  6. 蟑螂

空氣質素如何影響學前喘鳴

路邊污染物

日常空氣中充斥不同的污染物,當中的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懸浮粒子(PM 2.5)更會直接誘發學前喘鳴。在出入人多車多的環境,或空氣質素欠佳的情況下,配戴口罩有助阻隔空氣中不同的污染物,能減低誘發學前喘鳴的機會。於戶外空氣質素欠佳情況下,家長應盡量避免前往空氣受嚴重污染的地區。

室內空氣質素

室內空氣質素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空氣對流、家居清潔狀況及不同致敏源等。詳情。不良的室內空氣質素有機會引發學前喘鳴,並導致持續的氣管發炎,更有可能導致哮喘。

季節性影響

秋冬季向來是哮喘及氣管敏感的高危期﹐建議家長需特別注意秋冬季時的室內空氣質素,盡量減低室內空氣污染。如幼童曾被醫生診斷而定義患上學前喘鳴,家長應每日記錄學童狀況,並根據醫生指引,適時用上適當份量的舒緩喘息藥物以控制學前喘鳴。

如何應對學前喘鳴

  1. 如幼童出現學前喘鳴的徵狀,家長應先諮詢醫生意見及診斷,並遵循醫生建議的治療。
  2. 面對學前喘鳴,幼童可能出現部份的情緒或心理狀況,家長應先諮詢醫生意見及診斷,有需要將由醫生安排後續療。
  3. 如不幸因學前喘鳴,而出現呼吸困難的緊急情況,家長應先給予幼童支氣管擴張劑(bronchodilators)作緊急舒緩,並盡快到就近的診所尋求醫生的專業診斷。

如何預防學前喘鳴

研究發現,如果能在幼童6歲前根治學前喘鳴,可以大大減低他日患上哮喘的機率。

恆常運動

喘鳴或氣喘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過敏疾病,要加強免疫系統,建議家長陪同幼童進行每日至少60分鐘的帶氧運動。

注意溫度濕度

預防學前喘鳴發作,要注意溫度、濕度的改變,特別留意保暖及除濕工作。

確保空氣流通

居室內保持空氣流通和注意衛生,亦應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逗留,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實時監測

實時監測身處地區的空氣污染指數,以免暴露於高風險空氣污染地區,家長可以下載PRAISE-HK流動應用程式,實時了解空氣質素資訊。

室內空氣質素檢查清單

居家裝修

打開窗戶

保持室內通風良好及空氣清潔清爽。

定期清洗隔塵網

定期清潔有助消減塵蟎、塵埃及其他過敏原。

修補牆壁縫隙

任何家居的牆壁亦應鋪上不易滲透的物料如牆紙。

清理受污染的物料

如發現霉菌,應立使用稀釋漂白劑清洗。

選用水劑油漆

避免使用以有機溶劑為主的油漆,或選用低VOCs含量的產品。

安裝抽氣扇

在廚房及浴室安裝及使用抽氣扇,將廢氣抽出室外排放。

居家生活

切勿吸煙

切勿在室內吸煙。

小心變壞食品

變壞食品應妥善棄置,以免產生難聞氣味。

定期清洗

定期清洗床褥、床單枕套、墊套傢具及其他絨毛玩具。

提防甲醛產品

避免使用釋出甲醛的產品,特別是用脲甲醛樹脂製成的木壓製品。

新傢具

新傢具應放於通風位置,讓鮮風吹散異味。

舊傢具

盡量避免使用容易積存塵蟎、塵埃及其他過敏原的傢具。
(部份資料由環境保護署網頁提供)
https://www.iaq.gov.hk/zh/resources-leaflets-or-booklets-tc/

幼童裝備檢查清單

室內

純棉或麻衣服

選用純棉、麻衣服,減少印染等製作工藝。

純或素色衣服

選用純色、素色及淺色的衣服,減少染色物的影響。

新衣要清洗

新購置的衣物應先清洗,並讓鮮風吹散新衣物上的可能污染物。

天然產品

選用潔膚及護膚產品時,應盡量選用全天然及不含人工香料的產品。

不要塑化劑

盡量選用標明「不含塑化劑」的塑膠玩具。

小心塑膠地墊

盡量避免幼兒在塑膠地墊上進食、玩耍或睡覺。

室外

不要DEET

盡量選用不含DEET(避蚊胺 )的防蚊產品。

不含酒精

盡量選用不含酒精的免沖洗洗手液。

戶外運動要小心

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兒童應盡量減少戶外體力消耗,以及盡量減少在戶外逗留。

配戴口罩

外出時應配戴合適大小的口罩。

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身處位置的空氣污染指數,以免暴露於高風險空氣污染地區,家長可以下載PRAISE-HK流動應用程式,實時了解當前位置的即時空氣質素資訊。

勤洗手

由室外進入室內時,可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等。

學前喘嗚FAQ

新冠病毒最常影響到兒童的呼吸系統,雖然大部份都能自然而癒,但若影響會厭(epiglottis)而引致哮吼或喘嗚的話,應及早求醫。嚴重的哮喘或喘嗚有機會引發低血氧症、呼吸困難,甚至昏迷。甚麼是學前喘鳴(Pre-school Wheeze)?

若室內通風良好,遇上高污染日子,留在室內一般比室外安全。不過,如果地方鄰近馬路、 通風欠佳,室內空氣的污染物濃度也有可能隨時超過世衛標準。(詳情可參閱空氣質素如何影響學前喘鳴

雖然當空氣污染物濃度較高時,會降低能見度,令天空變得灰矇矇;但能見度低並不意味著高污染,相反,能見度高時亦不代表空氣污染不嚴重,當中涉及複雜的氣象因素。但市民仍可依據當日的天空狀況、身體不適反應,簡單判斷一下當時的空氣質素。(詳情可參閱如何預訪學前喘鳴)或可以下載PRAISE-HK流動應用程式,實時了解當前位置的即時空氣質素資訊。

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所說,以下幾種植物能幫助淨化空氣:

  • 吊蘭 (Spider Plant)
  • 中國萬年青 (Chinese Evergreen)
  • 黃金葛 (Devil’s Ivy)
  • 紅掌 (Flamingo Lily)
  • 闊葉山麥冬 (Lilyturf)
  • 常春藤 (English Ivy)
  • 虎尾蘭 (Variegated Snake Plant)

*部份植物的汁液對人體有輕微毒性,家長在選購植物前,應先了解其植物特性。

學前喘鳴其中一個病徵是呼吸時出現高音的嘻嘻聲。患有學前喘鳴的幼童,呼吸時會有尖銳且高音的嘻聲,也有點像人們吹口哨的聲音。這聲音是由於支氣管長期發炎引致,當氣管變窄,部份進出氣管的空氣被阻擋,因此形成較高音且短促的聲音。(了解更多學前喘鳴的病徵

如果父母皆是哮喘患者的話,下一代患上學前喘鳴的機會會比一般人高。(了解更多甚麼是學前喘鳴

學前喘鳴其中一個病徵是呼吸困難,由於呼吸受阻,部份患有學前喘鳴的幼童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經常感到疲倦及說話困難等症狀。如果身體長時間出現呼吸困難﹐有機會出現低血氧症 (Hypoxemia),也就是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低於正常水平;及體內血液的一氧化碳升高,嚴重的話更可能昏迷。(了解更多學前喘鳴的病徵

研究發現,曾患學前喘鳴的幼童,日後患上哮喘的機會更高。

研究指出,如果能在幼童6歲前根治學前喘鳴,可以大大減低他日患上哮喘的機率。(了解更多如何預訪學前喘鳴

家長應鼓勵小朋友每日進行至少60分鐘的帶氧運動。家長亦應留意溫度及濕度變化,注意室內空氣質素及居家衛生。亦應盡量避免在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逗留,以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了解更多室內空氣質素檢查清單 - 居家生活

如幼童出現學前喘鳴的徵狀,家長應先記錄學童出現學前喘鳴的頻率及持續時間,並錄製視頻供醫生診斷之用,有需要再由醫生安排後續治療。

空氣污染物中的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懸浮粒子(PM2.5)會直接誘發學前喘鳴,特別在馬路邊、人流密集及空氣不流通的地方。空氣污染物的濃度越高,越易誘發學前喘鳴。(了解更多幼童裝備檢查清單 - 室外

不良的室內空氣質素有機會引發學前喘鳴,並導致持續的氣管發炎,更有可能導致哮喘。(了解更多室內空氣質素檢查清單 - 居家裝修

新冠病毒最常影到兒童的呼吸系統,雖然大部份都能自然而癒,但若影響會厭(epiglottis)而引致哮吼或喘嗚的話,應及早求醫。

最新消息

好空氣社區計劃 第二階段展開

由由健康空氣行動(CAN) 和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 (HKUST-IENV)聯合推動的「好空氣社區計劃」,第二階段已於2021年9月14日順利開展。本階段連結屯門區的三間中學,包括浸信會永隆中學、東華三院鄺錫坤伉儷中學和路德會呂祥光中學,進行一系列的空氣污染教育活動。 早於2021年的九月,健康空氣行動(CAN)為參與的學生舉辦講座,教導學生空氣污染所帶來的潛在健康威脅和引導學生檢視屯門區的空氣質素。我們更邀請了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健康空氣青年議會成員和長者義工參與其中,闡釋計劃首階段的檢測成果,以及分享參與計劃的經驗,藉此提升學生對空氣污染的認知。 踏入十月,健康空氣行動(CAN)為參與的學生舉行第一次工作坊。學生們製作塗滿石蠟的紙碟,並放置在校內不同地點(一個紙碟放置在課室內,另一個紙碟放置在室外環境),兩星期後收回,讓學生「看」得見所收集的空氣污染物,明白空氣檢測不一定需要專業的儀器。之後,我們簡介空氣檢測儀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二氧化氮試管和Airspot。學生們使用Airspot量度附近環境的空氣質素,考慮環境的特性(如行車量、土地用途等),然後選擇安裝二氧化氮試管的地點。為了量度屯門區的空氣污染水平,三間學校的學生在學校附近選擇了30個位置,並在11月20日安裝二氧化氮試管,進行為期三週的空氣採樣。安裝位置包括巴士站、遊樂場、校區和繁忙道路等。我們期望是次工作坊能夠反映屯門區的空氣質素,並找出區內的空氣污染黑點,同時令學生理解到空氣檢測的重要性。 更多資訊:https://www.hongkongcan.org/hk/zh-hant/cleanairneighborhood-2021
一般消息

讓街坊看得見「看不見」的空污

為期兩年的「好空氣社區」教育計劃由健康空氣行動(CAN) 和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 (HKUST-IENV)聯合推動,現時主要於屯門區推行,冀望將來擴展至全港18區。 於2020年,就讀位於屯門區的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一眾中四生早已完成該計劃的首個階段,透過1.5公里體驗式學習圈,尋找空氣污染黑點及審視環境健康風險,實地調查及收集數據,思索解決空氣污染的方案。其中三名男學生郭方舟、馮梓銘及何俊杰,由於其高度積極的參與,以及提供具創意的點子以緩解相關問題,因此在首階段活動結束後,他們皆獲頒發獎學金以作嘉許。 空污非紙上談兵 原來初時對活動感到抗拒的郭方舟,參加活動一段時日後便深受啟迪,他坦言:「最初老師邀請他參加活動時,確實有點抗拒,主因是活動為期時間著實頗長,擔心分身不暇。然而,直至計劃中段,愈來愈發覺活動別具意義。這計劃跟上課截然不同,書本上談空氣污染,同學讀過便拋諸腦後,沒有深刻記憶,但親身體驗空氣污染,親身參與不同空氣檢測活動使我有更深刻的體會。」在旁的馮梓銘補充:「 難得的是,展覽日讓我們有機會把難以目測的空污問題,運用圖像及科學數據呈現予公眾,以加深他們對環境議題的認知,特別是對健康帶來的影響。」 陣陣塵埃飄校園 另一位獲獎學金的中四生何俊杰便曾經親身參與二氧化氮(NO2)空氣採樣和路邊空氣質素檢測活動,他認為活動充滿意義,可藉計劃了解實際數據以證實過往的疑慮,他分享:「在校時已感到空氣質素相比其它地方差,在籃球場打球時明顯感覺到有一陣陣塵埃吹到校園,導致呼吸困難,但這些都只是感覺,似乎無從證實。計劃正正把看不見的空氣污染問題具象化,讓大家明白空氣當中出現了甚麼問題,從而再想方設法解決。」三位同學均表示,參與活動後,個人生活習慣亦隨之而改變,變得更加注重環保。何俊杰在生活上選擇乘搭更多公共交通工具,如輕鐵等,因輕鐵比非電動巴士排放較少廢氣。此外,他們更懂得多角度思考緩解空污問題之法,他們建議校園應多種植物,亦可在學校附近建設屏障,阻擋車輛排放的空氣污染物。長遠而言,他們建議政府淘汰燃油車,補貼車主購買電動車,2030年全面使用零排放車輛,並建議市民減少使用汽車,多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減少車輛排出廢氣。 更多資訊:https://www.hongkongcan.org/hk/zh-hant/cleanairneighborhood-2021
一般消息
查看全部文章
cross